雖然已過立秋節氣,但臨海天氣還是一如既往的熱。有些人熱得吃不下飯,有些人天天冷飲、小龍蝦,導致腸胃或多或少都有些不適。
孫思邈曾說:暑熱時節“陰氣內伏,暑毒外蒸,縱意當風食冷,便多有暴泄疾患”,F在這個季節,暑熱濕毒都在外面,而陰氣潛伏在我們體內,如果放縱自己,吹著冷風,吃太涼的東西,就容易引起腹寒泄瀉,也就是拉肚子。近期腸胃不好的患者很多,通過“望、聞、問、切”可以發現,舌苔顏色寡淡,沒有什么血色的人,有的吃涼的會覺得胃里冒寒氣,有的則四肢冰涼,這就是里寒,有些人覺得自己特別怕熱,整天離不開空調房,冷飲一杯接一杯,這就是外熱。一度貪涼的患者,大便幾乎都粘膩不成形。
而本身就食欲差、脾胃運化功能弱,又不耐酷暑的人,在這段時間出汗變多,胃腸道津液不足,消化液變少,消化能力降低,便會出現食量變少,心煩氣躁的情況。
如何戰勝這鬧人的腸胃病?
在三伏天縱享清爽、大口吃冰、小龍蝦冰啤酒不斷的朋友們,放縱了一個夏天,可以考慮在日常飲食上對我們的腸胃進行補償了。
長期生冷飲食導致陽氣被傷的腸胃,最怕受到更多的刺激與負荷。因此,在飲食上,最好選擇一些溫補脾胃而又容易吸收的食物,比如熱的米糊、粥之類的。另外,也可以選擇芳香溫辛之物,以振脾陽,以健脾運。
在這里向大家推薦兩個藥膳。
白胡椒豬肚湯
材料:白胡椒15克、豬肚1個。
做法:取白胡椒略打碎;豬肚反復用鹽或生粉洗凈,然后把打碎的白胡椒放入豬肚內,再將首部、尾部用線扎緊,加入適量清水,慢火煲,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白胡椒煲豬肚氣味濃香,具有祛寒暖胃的功效,同時能輔助治療胃寒,心腹冷痛,口吐清水,或虛寒性的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疾患。
五元全雞
這道菜是很有講究的,作為傳統的藥膳。又名“五元神仙雞”。清代曾有神仙燉雞的記載,它的制法是“治凈,人缽,和醬油,隔湯干燉。嫩雞肚填黃芪數錢,干蒸,更益人!边@是以雞加黃芪蒸制,具有較大的滋補功用,可以強壯身體,延年益壽,故稱“神仙雞”。最初也是取用全雞加黃芪蒸制,后來改加荔枝、桂圓、紅棗、蓮子、枸杞子為原料,入缽加調味品蒸制,故稱“五元神仙雞!惫艜r對荔枝、桂元、紅棗、蓮子、枸杞都看作是最佳上等補品,可助人增強元氣,所以定名為“五元神仙雞”。
材料:嫩母雞1只(約1公斤),桂圓干、荔枝干、紅棗各12枚,蓮子25克,枸杞子10克,冰糖、胡椒粉、鹽各適量。
做法:將雞肉洗凈,放入鍋內焯水撈出備用;桂圓、荔枝去殼與核,蓮子、棗洗凈,與整雞同放入瓦缽內,加適量冰糖、鹽及清水750毫升,上籠蒸約2小時,再放入洗凈的枸杞子,蒸5分鐘后取出,撒上胡椒粉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溫中補虛。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氣短,腹脹食少等癥。
當然食療不能代替醫療,還是建議有相關癥狀的朋友們先到醫院對癥治療,再以食療輔助,這才是正確的養生方式。
那沒有胃口吃不下飯的朋友們該怎么辦呢?
中醫的“津液”指人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津液包括各臟腑組織的正常體液和分泌物,如胃液、腸液、唾液、關節液等。習慣上也包括代謝產物中的尿、汗、淚等。體內除血液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水液均屬于津液范疇。
體內津液充足,人體才能進行正常的代謝,才不會覺得口干舌燥。而吃進的食物、喝下去的水,要成為有用的津液,是需要陽氣來化的。若陽氣不足,食物和水就化不成人體所需的精津,就成了痰濕。所以針對腸中津液不足、苦夏消瘦的朋友就需要在滋陰的同時,輔助用溫陽化氣的食物。
如白豆蔻煮水,是古人解暑常飲之品,芳香化濕、溫脾的同時能發散郁熱。解暑并非一味地甘寒生津,必須兼顧脾胃和陽氣。
《遵生八箋》中記載了一個梅子醬的做法。原文說:“用黃熟梅十斤,蒸爛去核,將肉秤一下。每斤加鹽三錢,加干紫蘇一兩,干姜絲二錢,甘草三錢,攪勻,置太陽下大曬,曬紅后收起。用時,加白豆仁、檀香少許,以飴糖調勻,和水服,解暑渴最效!
生津的梅子,輔以諸如紫蘇、姜、豆蔻、檀香這些性溫而又行氣的食材。這樣的酸梅湯又生津止渴又開胃消食,非常推薦苦夏的朋友嘗試一下。
同時在飲食上,可選擇比較平和、清淡、芳香的食材來調順氣機?梢杂煤扇~、扁豆、蓮子、西瓜皮、冬瓜這些芳香化濕或滲痰利濕的食材煲湯或煮粥。如荷葉飯、扁豆湯、冬瓜薏米老鴨湯等,都是消暑祛濕的經典食方。
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調理我們的腸胃呢?
大熱天不建議劇烈運動,大汗淋漓雖爽,但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傷氣傷血傷心臟。這個季節比較適合升陽除濕的運動,比如:八段錦、散步、每天15分鐘乞丐蹲等,讓身體適當出一點汗就好。
乞丐蹲做法:在飯后,找一堵墻,最好找一個舒適的軟墊(不可太軟);站在墻前,屈膝下蹲,背要直,貼靠墻壁或靠在軟墊上;女士兩腳并攏,屈膝下蹲;男士兩腳微微分開(不可兩腳并攏),頭要中正,頭頂百會穴與會陰穴成一條直線,屁股離地,緊壓小腿肚上。乞丐蹲對腸胃很好,有利于幫助消化,還能散寒排濕,促進氣血通暢,激發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