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民生為先。隨著城中村改造“百日破百難”沖鋒號的響起,一場關于向城市“頑疾”亮劍的攻堅戰正式打響。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攻堅行動轟轟烈烈推進,“大洋街道塘里村村民安置房工程項目正式開工”“大田橋城中村改造項目提前一個月完成90%簽約率”等捷報頻傳。歡呼聲中,我們再一次明確了啟程的目的與行動的方向。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發展進程中的必答題。高質量發展,不僅要經濟進步,區域環境也要隨之升級。城中村改造,是檢驗一座城市發展速度、發展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千年古城新崛起,處處彰顯著新氣象。然而,城中村內卻“雷區遍布”。土地權屬混雜、建筑質量參差不齊、公共服務設施欠缺等問題錯綜復雜,成為橫亙在發展之路上的“攔路虎”;諸多歷史遺留問題隨時可能轉變為社會治安管理“老大難”,這也使得城中村改造已到了一個亟待破題、不破不立的時刻。建設的腳步始終與發展的方向并行,勇毅的決心與唯實的舉措同頻,這才是一座城市“云程發軔、培風圖南”的健康狀態。
共建共享,是城中村改造的題中之義。打響城中村改造攻堅戰,清除城市“頑疾”,既要有速戰速決的緊迫感,更要謀定而后動,不打無準備之仗。萬事開頭難,各相關部門、鎮(街道)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找準發力點,硬核出擊,撕開攻堅的第一道口子,不將歷史遺留問題再留給歷史。城中村改造改變的是區域環境,拉近的是政府與群眾的心。要始終堅持文明征遷基本原則,將政策講透,讓群眾卸下思想包袱。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有幸福感的日子、有獲得感的生活”。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善于運用逆向思維,讓共建成為共享前提,以共享成為共建動力。同時,也要突出“防范風險”工作導向,用好“公平秤”,真正把改造工作辦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構建基層治理綜合大格局,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