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上午,我市首個“僑愛·共富工坊”揭牌儀式在括蒼鎮嶺溪村舉行。
今年以來,括蒼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聯盟合力、統戰優勢,依托僑資源、借助僑力量,積極探索“企業+村集體+農戶”的共富幫扶新模式,聯系定居海外多年的僑眷,將其閑置房屋再利用、再改造,建成了“僑愛·共富工坊”。該工坊共4間3層,可用面積約600平方米,可供120名勞動力同時作業。
工坊建成后,括蒼鎮僑聯充分了解村內勞動力分布、產業分布、村民意愿等情況,對接“共富聯盟”企業,根據企業淡旺季,積極爭取不同周期的訂單,減少中間商和加工成本,消除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不穩定”“收益少”的疑慮。同時,工坊以藤編、縫紉等可操作性產業為重點,借助新鄉賢等知名人士社會資源優勢,牽線組織村“兩委”、村民代表前往有經驗的企業、工坊學習,了解工坊運作模式和優勢。
當天上午,在“僑愛·共富工坊”,記者看到,十幾位村民正在熟練地編織藤椅!拔夷昙o太大不能去工廠上班了,這里離家近,我還能一邊賺手工錢,一邊帶孫女,一天能有四五十塊的收入呢!”村民顧雪開高興地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僑愛·共富工坊”的建成,為村內低收入農戶、老年人等弱勢群體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目前,首批工坊村民已有50余名,簽約首批訂單1000件,預計后期可帶動嶺溪、下洋顧、蒼石、大岙等5個村的村民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5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