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著中國醫藥產業經濟發展“晴雨表”之稱的“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單”重磅發布,我市華海藥業再度榮登榜單,位列全國第十八位,全省第二。
從榜單中可以看出,除華海藥業外,還有6家在我市設有子公司或生產基地的企業,它們是:仙琚制藥、天宇藥業、司太立制藥、海翔藥業、美諾華、九洲制藥。
我市醫藥健康產業(全市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具有“醫藥中間體-原料藥-制劑”完整產業鏈,化學原料產量占全省近1/3、全國近1/10,年產值達300億元。
兩大平臺,發揮集聚效應
7月2日,位于江南街道的華海制藥科技產業園項目正式投產。作為臨海國際醫藥產業園首個入駐項目,產業園規劃總面積1200畝,全部建成后預計實現產值400億元,將助力我市打造世界級高端醫藥制造中心。
我市擁有國家級化學原料藥基地臨海醫化園區和臨海國際醫藥產業園兩大平臺,醫藥產業集聚能力在全國首屈一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醫藥中間體生產區之一。
近年來,我市加強統籌協調、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特色化、規;、集群化發展,進一步放大優勢、鞏固醫藥產業支柱地位,打造全球原料藥制造基地,全力從醫藥大市向醫藥強市邁進。
政企同心,實現逆勢上揚
目前,在臨海醫化園區和臨海國際醫藥產業園兩大平臺,已聚集規上醫化企業45家,上市公司和子公司20家。今年1至5月,面臨經濟下行壓力,我市醫化產業仍實現產值、利潤同比增長23.1%、27.6%。
逆勢上揚的背后,體現了我市政企同心謀發展開新局的決心和信心。我市全面開展“萬名干部助萬企”精準服務活動,從土地、資金、金融、科技、人才等各方面,破解制約企業發展的難點。
數據顯示,從原料藥、仿制藥再到創新藥,2021年華海藥業研發投入11億元,約占總營收的16%。奧翔藥業幾乎一半的員工搞研發,擁有一支由博士、碩士等組成的近400人的研究開發、分析團隊。
與此對應的是,2021年,我市本級財政科技撥款占經常性支出比重達15.24%,比重連續十年穩居浙江前五。我市積極落實“人才新政三十三條”,目前全市人才總量17.6萬人,國、省兩級重點聯系專家共45人,通過“500精英計劃”引進創新創業人才222人,引進“海外工程師”31人,各類人才數量走在臺州前列。
未來可期,打造醫藥健康城
6月2日,臺州市印發臨港產業帶發展規劃,提出以臨海、椒江為核心,搶抓“帶量采購”政策機遇,依托原料藥、制劑一體化優勢,大力發展醫藥CDMO,打造世界級高端醫藥制造中心。
我市十五屆一次黨代會也提出,將實施科創首位、向海圖強等“七大戰略”,依托國家級發展平臺,創新發展生物制劑、高端原料藥,實現延伸鏈條、綠色循環發展,打造世界一流原料藥基地。
在臺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建設面積16.5平方公里的醫化園區,重點發展化學原料藥和制劑。在江南街道規劃建設面積3.5平方公里的臨海國際醫藥產業園,重點發展高端制劑和生物醫藥。
未來,我市將瞄準醫化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國際化”發展方向,深入實施“創新策源能力提升、產業集群壯大、創新成果轉化、產醫深度融合、營造良好業態”五大行動,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化產業創新高地和世界級醫化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