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臺州府城建造獨特,形勢險要,風光秀美,是國內保存歷史信息最為完整的地方古城池之一,保存有大量古建古跡、名人遺跡、非遺文化、古街古井、古樹名木等珍稀旅游資源。
在此,特別推薦5個“國字號”旅游資源,值得大家到臨海臺州府城文化旅游區打卡。
臺州府城城墻
北方明長城的“師范”和“藍本”
臺州府城墻始又稱“江南長城”,始建于東晉,擴建于唐,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年至1016年)重建,后元代統治者下令拆毀各地城墻,臺州府城墻以其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得以幸免。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建甕城,兼具軍事防御與防洪雙重功能。
臺州府城墻現存4730米,其構造之獨特,形制之規范,保存之完好,為全國罕見。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中國古建筑專家組組長、長城學會原名譽會長羅哲文譽其為北方明長城的“師范”和“藍本”。
臺州府城墻東起攬勝門,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煙霞閣,于山巖陡峭間直抵靈江東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勢,俯視大江,矯若巨龍,雄偉壯觀,尤以北部最峻,與北京八達嶺長城形神俱肖。至今仍保留有5個城門、4個甕城、8個敵臺和13只墩臺(烽火臺),從北、西、南3個方向將臺州府城緊緊圍繞。
巾山塔群
一山四塔游覽之勝
巾山,又稱巾子山,是臨海的標志。相傳皇華真人得道升天時,掉落的頭巾化成,此山為浙東“唐詩之路”樞紐地。
巾山塔群包括千佛塔、南山殿塔、巾山雙塔。一山四塔,群塔景觀,國內少見,是臨海市佛教文化的集中地之一,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塔建于元代,坐落在巾山西麓,是臺州境內現存唯一的元塔。巾山雙塔始建于唐,位于巾山兩峰之巔,東塔與西塔合稱為大、小文峰塔,兩塔均為五級六面,以菱角牙子疊澀出跳。南山殿塔位于西峰西南側的南山殿前,其形式、結構與東西塔相似,始建于明代。
恩澤醫局
國內唯一保存完好的教會醫院
恩澤醫局位于市區望天臺43號,為1901年英國傳教士白明登所創辦的醫局,是國內唯一保存完好的教會醫院,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醫局由三棟西式洋樓組成,北面為主樓,西側由兩座廊橋連接兩幢附屋,門窗風格為教堂式尖頂。主樓正房八間,中兩間為大門所在、頂嵌攢尖頂石質區額、中刻“恩澤醫局”,前側三面環通廊,二樓設木欄桿。
西南兩廊橋之間為三間木閣樓,西南角為教堂式磚木樓。西南樓三間、二層,三角梁架、十一檁,屋內有羅馬式灰塑,廊與欄同主樓。恩澤醫局抗戰時期曾救治過美軍飛行員,也是二戰時期中美同盟的見證。
黃沙獅子
舞武一體傳承千年
黃沙獅子把民間精湛武藝與傳統舞獅表演巧妙地結合起來,不但能在地上翻滾嬉戲,還能在堆疊四至七重八仙桌上的高臺上表演各種風趣的動作。
它舞武一體,娛神娛人,剛柔相濟,驚險絕倫,在民俗學、社會學、美學、人類學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存價值。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
臨海詞調
曲藝藝術雅俗共賞
臨海詞調又稱臺州詞調、才子詞調,有近500年的歷史,是浙江臺州的漢族曲藝曲種之一,不斷吸收、融化南戲、昆曲和當地民間小曲等曲種的聲腔、旋律,結合本地方言,逐漸演變而成。
曲調以“詞調”為主,分散板、中板、流水板等,唱詞所用的語言道白,均為臺州書面語。所用的樂器有二胡、洞簫、竹笛、三弦、琵琶、揚琴、檀板、碰鐘等,以二胡為主要樂器。
音樂輕柔婉轉,優美動聽,聲腔悅耳爽心,抑揚并蓄,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曲藝音樂藝術,講究“字清、腔圓、音準、板穩”。2008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
(來源:臨海旅游微信公眾號)